喉癌與吸煙.有口難言

唐先生17歲吸第一口煙,在58歲時因咽喉癌進行割除全喉及聲帶手術。喉癌康復的唐先生,經歷同感受究竟係點?

下載文字檔案 (PDF)



吸煙40多年 最終有口難言

喉癌康復者唐先生的故事

吸煙對身體有害。可是,香港的吸煙人口仍有逾60萬人,每10名15歲以上人士,至少有1名是吸煙者。今年64歲的唐先生,未成年已開始抽第一口煙,往後40多年從未停止,更愈抽愈多。直至他發現自己患上喉癌的那天,戒煙已來得太遲。

那年唐先生只有17歲,他的朋友開始吸煙,於是他跟著一起吸。吸煙漸漸成為唐先生的習慣,每天都會抽十根八根煙。「後來駕的士,一有空就抽,沒有乘客又抽,變成天天抽兩包煙。」唐先生憶述。從前的他經常手執一支捲煙,現在卻換成一支電咪,把它放在頸部震動才能發聲,這全因為他患上喉癌而需要把咽喉及聲帶切除。

突如其來的第三期喉癌

日抽一至兩包煙的習慣持續多年,直至有一陣子,唐先生感覺自己的喉嚨有異物感,又持續發燒,即使看醫生後也不退燒。2014年11月,他決定接受進一步檢查,結果不幸發現患上第三期喉癌,須接受電療及化療,「醫生告訴我,(喉癌)多數是吸煙引致的。」面對如此噩耗,唐先生只感無奈,「很多事情都變得不方便,又影響家人、影響工作」。更無奈的是,即使他在確診後馬上戒煙和接受治療,半年之後,病情還是復發。他必須接受全喉切除手術,即是切除整個喉部,當中包括聲帶,並在頸部造口取代鼻和口呼吸,嚴重影響生活。

生活面貌徹底改變

最基本亦最重要的影響,莫過於進食和說話。「我吃東西時,要慢慢吃,不能吃得快,吃得快便會嗆到。說話方面,切除了聲帶,根本完全不能說話,要依靠電咪來輔助。」唐先生說。難以說話,也就難以社交,「因為我們說話不方便,令我們認識不到新朋友,只有以往認識的朋友。完全認識不到新朋友,別人才不會坐下來慢慢聽你說話。」除此之外,在切除喉部後,他的味覺和嗅覺都只剩下兩成功能,只能嗅到或嚐到很濃味的東西,這自然也會令生活質素大不如前。

難再重拾人生最大樂趣

唐先生自小喜歡游泳,可是,在接受全喉切除手術後,便不能再享受水中暢泳的樂趣,這是他最為惋惜的事情。「做全喉手術,要在這裡(頸下方)開個造口,要靠造口呼吸,所以不能落水,一落水(造口)便入水,一入水便救不了。」唐先生說。現在,他空閒時仍會前往海灘,在較淺水的地方用手划水,嘗試感受游泳的趣味,「我到現在都希望可以重拾游泳的感覺,但無可能做得到了,只感無奈。」

吸煙?嘥氣!

如果有機會遇見17歲的自己,唐先生希望可以勸勉他不要吸煙,因為會影響到什麼都做不到。他也奉勸各位煙民,如果想成功戒煙,就盡量少見吸煙的朋友,也盡量不要看到捲煙,「我在此忠告大家,如果你仍在抽煙,最好不要再抽了,因為你會影響家人、影響工作,而且現在很多地方都禁煙,你抽來為了什麼?嘥氣!」唐先生微笑地說。縱使疾病為他帶來各種痛苦與不便,此刻的他仍繼續努力面對生活。

轉機,從戒煙開始。

2021年11月19日